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Web3律师:为什么中国应加快比特币ETF内地合法化?

转载
10 小时前
6189

文章转载来源: 曼昆区块链

引言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正日益走入全球主流金融体系。在中国内地,自2017年以来加密货币交易被严格限制甚至取缔。然而,国际上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以及中国香港在内的多个地区,正积极推出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合规投资产品,以满足投资者需求,并将比特币视为战略性资产的一部分。相比之下,中国内地当前对加密货币的全面禁令可能在短期内维护了金融秩序,但从长远看可能错失重大机遇 。

本文将论证:中国应当尽快在内地允许比特币ETF合法化,让居民通过合规金融产品投资和持有加密货币。这不仅可利用民间资本为国家间接储备战略资产、满足市场真实需求、防范地下灰色交易风险,还可借助香港的监管优势实现国家、投资者、香港市场的三方共赢。

国际趋势:比特币战略储备

据公开区块链数据和法律披露,全球各国政府目前共持有约46.3万枚比特币,约占比特币总供应量的2.3%。这相当于数百亿美元的主权财富,比特币在国家资产战略和主权积累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

其中美国和中国位居前两位:美国政府通过多次执法行动(如Silk Road案件等)没收了近20万枚比特币,并在2025年3月由总统签署行政令将其纳入战略比特币储备,标志着美国正式将比特币视作国家战略资产而不再拍卖处置。

中国政府则在2019年捣毁PlusToken骗局时缴获了超过19万枚比特币,成为史上最大规模的加密货币没收案例之一。虽然中国大陆禁止交易和挖矿,但这些被扣押的比特币据称有相当一部分仍由政府控制,有分析认为中国实际上可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比特币储备持有国。

包括不丹、英国、乌克兰等在内的一些国家也在悄然积累比特币:不丹通过主权投资机构利用水电挖矿获取了逾1.2万枚比特币,占其GDP的30%以上,英国执法部门曾一次性查获6.1万枚比特币并讨论长期持有…

这些动向显示,比特币正从民间投机品逐步转变为各国政府眼中的“数字黄金”和战略资源。

国际资本市场也在全面拥抱比特币ETF

加拿大早在2021年就走在前列,批准了全球首支实物比特币ETF(Purpose Bitcoin ETF),该基金上市后广受欢迎,截至2025年初资产管理规模已达约26亿加元 。此后加拿大市场相继推出了超十支加密货币ETF,涵盖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充分满足了投资者希望通过传统账户投资加密资产的需求 。

欧洲方面,伦敦资管公司Jacobi于2023年8月在阿姆斯特丹泛欧证券交易所挂牌了欧洲首只现货比特币ETF,标志着欧洲主要金融市场也开始提供受监管的比特币投资渠道 。

更引人瞩目的是美国市场的转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2024年1月首度批准了现货比特币ETF,使比特币正式进入美国主流证券市场 。随后包括资管巨头贝莱德(BlackRock)在内的多家公司相继发行比特币ETF。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美国市场上的比特币ETF净资产规模已突破1000亿美元,大有追赶传统黄金ETF之势 。其中,贝莱德的iShares比特币信托基金(IBIT)更是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吸引了高达749亿美元资金,成为史上最成功的新ETF之一,为贝莱德创造了1.87亿美元的首年手续费收入 。

比特币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在美国政策转向利好后,2024年底比特币价格一度突破10万美元大关,近期更创 12万美元历史新高。显然,允许合规投资渠道能够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资金量,进一步巩固比特币作为“数字资产之王”的地位。

综上,全球范围内一方面各国政府在增加比特币储备,视其为战略资产;另一方面主要金融中心正竞相推出比特币ETF等产品,把加密货币纳入合规金融体系。中国若继续对加密投资“一刀切”禁止,势必在这一新兴战略赛道上落于人后。相反,及时允许比特币ETF,将使中国居民和资本市场紧跟国际步伐,在国家战略和金融创新上抢占先机。

投资需求迫切:高净值人群与企业渴望合规投资

随着比特币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和投资者认可,其投资价值和抗风险特性凸显,引发高净值人群和企业的浓厚兴趣。

从历史业绩看,比特币自诞生以来长期回报率远超传统资产:过去十年其价格累计上涨超过26,000%,年均回报率高达230%左右,显著高于同期股票和黄金等传统资产。虽然比特币价格波动剧烈,但长期持有者获得了巨额回报,使其被誉为“21世纪表现最好的资产之一”。

更重要的是,在宏观经济层面,比特币展现出抗通胀属性。有学术研究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通胀与资产价格关系,发现比特币价格在受到通胀率上升冲击后会显著上升,证明了比特币具有对抗法币通胀贬值的避险特性 。这一点类似于黄金作为抗通胀资产的作用,但比特币还兼具供应恒定、去中心化等特点,不受单一政府货币政策左右 。因此,许多投资者将比特币视为对冲法币贬值和系统性风险的“数字黄金”或投资组合多元化工具。

中国的高净值人士和企业同样对配置比特币表现出浓厚兴趣。在全球范围内,上市公司和资产管理机构纷纷增持比特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例如美国的MicroStrategy公司累计购买超过15万枚比特币作为现金储备,特斯拉公司也持有相当规模的比特币。国内方面,尽管政策禁止交易,但不少富裕阶层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加密资产。

中国很多大额资金目前“无处可去”,在内地股市低迷、房地产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这些资金正寻求新的投资出口,而香港推出的比特币ETF“为众多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打开了大门”。尤其是2022-2023年,中国A股三大股指表现低迷、房地产市场风险频发,不少投资者开始关注海外的加密投资机会 。这说明市场对比特币等非传统资产有真实的配置需求。

然而,由于目前中国内地没有合法合规的途径来投资比特币,这些需求被迫转向地下或灰色渠道。

过去几年,大量中国投资者通过离岸平台或场外交易购入加密货币。有数据显示,即使在严格禁令下,中国大陆仍是全球第二大比特币挖矿国家,占全球算力约10%,表明国内仍有相当规模的加密社区。更惊人的是,在倒闭的海外交易所FTX的用户中,至少有8%来自中国大陆——这意味着尽管政策不允许,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居民通过VPN等方式在海外交易所进行加密交易。此外,民间还存在通过场外市场以USDT等稳定币换购比特币的隐秘链条。这些地下行为蕴含巨大风险:投资者容易卷入欺诈或交易所爆雷(如FTX事件),资金转移境外也影响了外汇监管和金融安全。

与其坐视庞大的投资需求在地下滋生风险,不如将其引导到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提供一个由国家监管的比特币ETF等产品,正是满足需求与防范风险的双赢之举。

一方面,投资者可以方便地通过国内券商或银行购买ETF产品来获得比特币敞口,无需担心交易平台跑路或资产保管风险。ETF底层资产由持牌金融机构托管,交易透明,减少了加密货币直接持有的技术门槛和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和产品运作,防止洗钱等非法活动,并对投资者适当性做出要求。通过合规渠道,政府还可对相关投资收益征税,实现税收收入。

简言之,合法化比特币ETF能够在满足市场投资需求的同时,将加密资产纳入阳光下监管,降低金融体系遭受地下交易冲击的风险。

把握香港机遇:合规框架下实现三方共赢

中国内地引入比特币ETF,其实可以充分借力香港这一特殊平台,从而做到既不违反现行监管框架,又能促进内地、香港和投资者多方共赢。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近年来在虚拟资产领域采取了开放态度:2023年起香港实行了新的加密货币监管制度,允许合格交易所向零售投资者提供服务,并于当年12月和2024年陆续批准了多只现货比特币和以太坊ETF在港交所上市 。这些ETF由华夏基金(香港)、易方达、博时基金等大型中资背景机构发行,直接投资于比特币和以太币现货,为亚洲投资者提供了首批受监管的加密货币指数化产品,

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证券监管机构也多次表态支持香港打造成全球加密货币枢纽,吸引国际资金与相关企业进驻。可以说,香港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加密金融的重要试验田。

对于中国内地而言,完全可以利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通过香港这个“跳板”来实现比特币ETF的合规引入。

2025年初,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了进一步扩大跨境理财通的指导意见,支持大湾区内地居民购买香港及澳门金融机构提供的“合资格投资产品” 。虽然文件并未点名提及香港的加密资产ETF,但这为大湾区居民投资香港比特币ETF打开了想象空间。

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允许大湾区内地投资者通过理财通购买香港上市的加密货币ETF只是时间问题,监管层可能希望“将资金流引导至香港”来满足投资需求。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资金仍以人民币通过官方渠道流向香港受监管的产品,并不涉及在内地直接交易加密货币,形式上并不违背内地现行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的规定。实质上,这类似于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或沪深港通等机制,将内地资金合法合规地投资境外市场产品,只不过标的换成了加密资产ETF。在法律和监管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政策的突破与创新,是完全可行的。

如果中国内地开放购买香港或境外的比特币ETF,将创造三方共赢的局面:

  • 国家战略层面:通过引导民间资金配置比特币,实现国家变相储备战略资产的目的。政府无需直接动用财政资金囤积比特币,而是允许民众在自愿投资中持有,这实际上让相当数量的比特币“留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在潜在需要时也是一笔战略财富储备。此外,监管机构可以在产品设计中要求ETF资产托管信息透明,必要时掌握相关数据。这提升了国家对加密资产流动的了解和影响力。
  • 投资者层面:内地广大投资者终于有合法渠道投资比特币等数字资产,满足其资产配置和财富增值需求。通过ETF这一标准化产品,投资者享受专业机构服务和风险隔离,无需面对私人密钥保管、交易对手违约等难题。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比特币等为代表的新兴资产类别也为投资组合提供了对冲传统市场下行风险的工具。合法投资还使投资者权益受中国法律保护,避免陷入非法金融活动的纠纷。
  • 香港及市场层面:大量内地资金经由ETF流入香港市场,有助于巩固香港作为全球加密金融中心的地位,提升交易所活跃度和手续费收入。香港在这一过程中充当“桥头堡”,既获得了经济利益,也响应了中央赋予香港“先行先试”发展虚拟资产的政策方向。更有意义的是,内地资金的进入将提高香港加密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吸引更多国际项目和机构来港发展,形成正向循环。这也契合香港维护国际金融中心和创新科技高地的长期利益。需要强调的是,此举并不违反中国现有的监管红线。内地监管机构依然可以坚持对加密货币在境内发行、交易、支付的禁令,而将比特币ETF视为一种境外证券投资产品来管理。通过制定适当的额度限制、投资者资格门槛和信息披露要求,内地完全有条件放心地“借船出海”。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前顾问黄益平也指出,永久禁止加密货币可能导致错失很多金融创新机会,中国应研究找到有效的监管方式。允许比特币ETF正是探索监管沙盒、拥抱创新的务实一步。

结语

当今世界,新一轮金融变革的浪潮正席卷而来,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引领的资产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需要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勇敢地参与和引领这场变革。

当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已打开加密投资的大门,我们不能置身事外。比特币ETF不应再被视为洪水猛兽,而是可被驾驭的“水”。正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在于引导和治理。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完全可以在保护金融稳定的同时,把握住加密金融的历史机遇。

加快在内地合法化比特币ETF,让居民通过合规渠道配置加密货币,是顺应国际大势、满足市场需求的明智之举。它既能让民间资本承担起部分国家战略储备的角色,又能为投资者提供对抗通胀和分散风险的新工具,还能助力香港巩固金融中心地位,实现国家与地区经济的双赢。

当然,我们也应保持审慎态度,逐步、有控制地开放相关业务。例如先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通过投资额度控制和投资者教育来防范泡沫和投机风险。同时,加快制定完善针对加密资产的法律法规,为ETF等产品的运作提供清晰指引和底线红线。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在监管中不断优化。运用创新工具服务自身发展战略,把握未来金融竞争的主动权。保护投资者、发展市场、储备战略资产皆可兼得。

我们期待这一进程能够加速到来。

 

参考资料:

Bradley Peak.Which countries secretly own the most Bitcoin — beyond the US and China. Cointelegraph. Jul 08, 2025

Xinmei Shen.Hong Kong’s bitcoin ETFs could open to Greater Bay Area investors under new measure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Jan 23, 2025

Martin Young.Hong Kong ETFs open the ‘door’ to Chinese RMB holders, issuers say. Cointelegraph. Apr 30, 2024

Sangyup Choi & Junhyeok Shin.Bitcoin: An inflation hedge but not a safe haven.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46 (2022)

Meagen Seatter.13 Canadian Crypto ETFs in 2025. Investing News Network. Apr 24, 2025

Albert Fox.Tokenizing the Global Periphery: HowBlockchainand U.S. Policy Shifts Are Redefining Frontier Markets. AInvest. Jul 10, 2025

Helen Partz.Bank of China ex-advisor calls Beijing to reconsider crypto ban. Cointelegraph. Feb 02, 2023

64x64

硅谷创投教父PeterThiel豪赌以太坊,实现未竟的PayPal货币梦想?

App打开
64x64

当炒币的人说股票,炒股的人说比特币

App打开
64x64

加密市场的叙事经济学:愿景重于指标,情绪先于应用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