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AI联合阵线一年后现裂痕,OceanProtocol退出ASI联盟有何动因?

转载
13 小时前
6564
Zen

文章转载来源: Zen

作者:Zen,PANews

ASI联盟(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曾由Fetch.ai、SingularityNET与Ocean Protocol共同发起,该联盟旨在通过代币合并与技术协作打造统一的去中心化AI生态。

然而,随着Ocean Protocol基金会近日宣布正式退出,这一被视为头部去中心化生态的联合体终究出现了裂痕,联盟的框架发生实质性调整。

在外界看来,此举不仅促使人们重新评估“去中心化 AI 联盟”这一路径的可行性,也为Ocean和ASI未来彼此的发展带来新的变量。

Ocean基金会出走,ASI联盟成立一年后难逃分裂

10月9日,Ocean Protocol基金会已于2025年发表公告,宣布即刻退出ASI联盟。Ocean基金会撤回了在ASI联盟公司(新加坡)的指定董事职务,辞去联盟成员身份,退出合作框架。

对于Ocean的离开,ASI联盟方面通过X回应称,尊重该团队的决定,强调联盟合作本就建立在自愿基础上,此次过渡“是自然发生的”。联盟和Fetch.ai官方皆表示Ocean的退出不影响联盟核心技术栈,创始团队在推进开放去中心化AI基础设施的使命上依然步调一致。

而在非官方层面,社区对这次分手事件的表态显然就没有这么体面和克制,各方观点也在支持Ocean自主发展与忧虑联盟前景之间形成鲜明对比。不少Ocean支持者欢迎项目重获独立,这种情绪也促成了OCEAN代币价格大涨。与之相对的,也有部分联盟社区成员对此颇有微词,甚至有人愤怒地将Ocean此举斥为联盟中的“木马计划”,认为Ocean的退出令ASI联盟元气大伤。

ASI联盟成立于2024年3月,由Fetch.ai、SingularityNET和Ocean Protocol三大去中心化AI项目共同发起。该联盟旨在整合各方资源,打造最大规模的独立AI研发协作平台,并通过代币合并形成一个统一的AI生态代币。

根据当时公布的方案,三项目决定不新发代币,而采用代币合并的方式,将Ocean Protocol的OCEAN和SingularityNET的AGIX代币合并进Fetch.ai的FET代币中。FET代币由此成为联盟的基础代币,并在后续被赋予“ASI”这一新名称和使命。联盟希望通过共享经济和技术,使这一统一代币成为支撑去中心化AI基础设施的通用价值载体。

据悉,自2024年7月启动代币合并以来,约81%的OCEAN供应已按计划转换为Fetch.ai的FET代币。但链上仍有约2.7亿枚OCEAN未转换,分布在37,334个地址中,这些未兑换的OCEAN约占总供应19%。

在完成初始三方合并后,ASI联盟继续吸纳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2024年9月,区块链计算项目CUDOS宣布加入ASI联盟,其网络和代币供应被整合进ASI生态,用于加强联盟的去中心化算力基础设施。至此,ASI联盟下汇聚了Fetch.ai、SingularityNET、Ocean Protocol和CUDOS四个主要项目。

联盟期间,各成员保持各自团队和治理独立,但在技术和社区层面展开多项协作。联盟官方搭建了统一的网站和治理架构,并成立理事会共同决策联盟事务。然而,ASI联盟从高调合并走到成员分离,仅用了一年多时间,最终仍免不了“合久必分”的结局。

技术路线、代币价格,Ocean的退群动因是什么?

从官方表态来看,Ocean Protocol选择在此时退出ASI联盟,核心动因在于追求独立的资金与治理。Ocean团队希望掌控自身的开发资金来源,而非继续受限于联盟统一资金安排同时希望对OCEAN代币的经济模型拥有自主决策权,包括实施通缩等措施。

此外,代币价值低迷和通胀压力可能是触发退出的重要原因。自合并以来,Fetch.ai为吸纳OCEAN供应增发了约6亿枚FET(ASI)代币。大量新增通证在缺乏同步价值承接的情况下令FET价格长期承压,联盟成员和社区对此早有怨言。

Ocean作为被合并方之一,其原生代币长期被固定汇率绑定,市场表现不佳:今年以来OCEAN价格一路下滑,在退出前一度徘徊在历史低位。这种局面可能促使Ocean管理层反思合并带来的利弊——如果继续留在联盟,OCEAN最终将完全消融于ASI之中,Ocean项目本身的品牌和影响力或被稀释。而退出则能够重振OCEAN品牌,重新激活社区热情,同时摆脱FET通胀的拖累。

还有观点认为,Ocean的核心业务是数据资产交易和共享,与Fetch.ai的自治代理、SingularityNET的通用AI平台相比侧重点不同。一年多来联盟内部或许在技术路线、资源分配上出现一些战略分歧,Ocean选择退出也是为了专注自身优势领域,避免被联盟更广泛的AI愿景所牵制。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Ocean退出的重要背景。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Ocean官方并未公开指责联盟任何问题,退出声明措辞克制且保持对其他成员的尊重,显示此次决策更像是基于业务策略的主动调整,而非因矛盾激化导致的决裂。

虽然Fetch.ai方面回应称Ocean退出对技术、运营及共同目标皆“没有影响”,并重申ASI联盟的使命和三方(Fetch.ai、SingularityNET、CUDOS)合作基础依然稳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失去Ocean这样重要的一极后,联盟生态版图必然缩小,并在数据领域的能力版块出现空缺。

未来ASI联盟可能将业务重心更多放在Fetch.ai和SingularityNET擅长的方向,如自治智能体和通用AI平台的融合。联盟也表态将继续推进ASI通证在多链上的部署及应用,以增强其实用价值和吸引力。联盟创始人之一、SingularityNET负责人Ben Goertzel近日便在社交媒体上重申了对去中心化AI愿景的执着,表示联盟剩余成员将更紧密地协作前行。

通缩计划之下,OCEAN代币前景如何

Ocean基金会在公告中提出的回购销毁措施,是此次退出动作中备受瞩目的亮点。具体而言,Ocean计划将其技术衍生项目(如应用或基础设施孵化所得)的利润部分,用于在二级市场回购OCEAN代币并销毁,从而实现持续性的通缩。根据官方说法,该买回燃烧机制将成为“永久且持续的供应削减手段”。

考虑到目前约81%的OCEAN原供应量已转换为FET,实际在外流通的OCEAN数量已大幅减少,再叠加未来的回购销毁,OCEAN的流通供应有望进一步收紧。随着供应量减少和项目重新聚焦主业,投资者预期OCEAN价值也随之面临重估。

消息刺激下,OCEAN代币当日一度上涨超30%。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联盟通证FET(ASI代币)在Ocean退出后出现下跌压力,价格当天滑落约6.9%至0.51美元的新低。这一此消彼长的走势显示,两种代币在“解绑”后开始各自反映基本面预期。即OCEAN因稀缺性提升而上涨,而FET因潜在超发和抛压而受挫。

此外,之前在代币合并期间,OCEAN曾经在部分交易所下架或更名,但Ocean退出联盟的消息让其重新获得交易所青睐的机会。目前,Coinbase、Kraken、Upbit、Binance US等大型平台依然支持OCEAN的现货交易。

其中Binance US在合并时保留了OCEAN交易对,币安全球站则按照联盟计划在2024年7月停用了OCEAN交易对。随着Ocean选择独立,市场普遍预期包括币安全球站在内的交易所可能重新评估上线OCEAN的可能性。Ocean官方也明确表示,任何此前因合并而下架OCEAN的交易所“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重新上市OCEAN”。这意味着OCEAN有望恢复更广泛的市场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