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行业薪酬报告:薪酬普遍下降,远程办公仍是主流

转载
12 小时前
9910
Felix

文章转载来源: Felix

作者:Dragonfly

编译:Felix, PANews

加密领域可靠的薪酬数据非常稀缺。Dragonfly 曾发布首份薪酬相关的数据集和分析报告( 2023 年度)。如今,Dragonfly 再度发布薪酬报告,包含 85 家加密货币公司,收集时间是 2024 年末和 2025 年第一季度。该报告还扩大了研究范围,包含大约 3,400 个独立且不重复的员工和候选人的数据,并在相关情况下将调查结果与 2023 年的报告进行了比较。本文 PANews 节选了报告部分精华,以下为内容详情:

亮点

  • 大多数加密公司处于增长模式,但非高速增长模式。
  • 加密行业的招聘从一开始就具有全球性,仅限美国的招聘几乎不存在。
  • 欧洲是主要的国际中心。
  • 几乎所有层级和地区的基本工资和代币薪酬都有所下降。
  • 远程办公依然盛行,而各大公司并不打算改变这种现状。
  • 加密行业难以进入,不到 10% 的职位是初级岗位。
  • 工程部门占据主导地位。
  • 美国的薪资是全球工程领导岗位的标准。

薪酬状况

总体而言,2024 年和 2025 年初的加密行业薪酬处于下行市场,与传统行业相比,其薪酬体系仍相对不成熟。

几乎所有层级的薪资和代币奖励都有所下降。美国岗位的现金薪酬仍处于领先地位,而国际团队则通过提供更大的股权和代币奖励来缩小差距。股权分配不均衡,尤其是非技术、非高管岗位。美国的薪酬范围有所缩小,而国际岗位有时能达到美国水平的 2 至 10 倍。

按发展阶段划分,预期的模式依然成立:早期公司提供的薪资较低,但股权更多(通常是两倍),而后期团队则相反。代币总体上变得不那么常见,但在市场推广(GTM)、产品和高级国际职位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初级职位受到的冲击最大,薪资大幅下降,奖金也缩水,不过股权奖励有所增加。美国新入职员工的现金收入仍较高,但国际同行通常获得的股权是其 2 至 3 倍,代币奖励也更多。

中层员工受到挤压,增长有限,而高层员工则情况较好,减薪幅度较小,股权更稳定,代币也愈发集中在高层。

高级 IC(独立贡献者)和高管层的薪酬提升幅度最大,在产品和工程领域尤为明显。

薪酬基准

以下是软件工程、加密工程、开发者关系、产品管理、设计、市场营销以及市场拓展等各个岗位的薪酬数据。

国际工程高管的薪酬首次超过美国同行(总薪酬在 53 万至 78 万美元之间),这得益于代币奖励接近 3% 的提升。

对于加密工程师而言,“确定性与上升空间”的权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美国工程师在几乎每个层级的现金和总薪酬方面都领先,而国际同行在初级和中级的股权和代币奖励方面领先。

产品管理高管的薪资在所有职位中最高(39 万至 48.4 万美元),总薪酬与工程职位相当或更高;国际产品管理的股权奖励通常约为美国水平的 2 至 10 倍。

开发者关系成为最“无国界”的职能,全球薪酬区间几乎相同,经理和高管层级的差异较小(美国在股权和总薪酬方面领先;国际在代币方面领先)。

设计职务的领导层不如高级设计师受重视。美国设计岗位的 IC(首席/高级)在总薪酬方面超过了经理,甚至一些高管。

市场营销在薪酬和所有权方面存在地域差异。美国在薪资和总薪酬方面领先,而国际公司的股权约为美国水平的 3 至 10 倍。

GTM 总薪酬在入门级和经理级的薪酬差距缩小。高级 IC 在总薪酬方面超过了经理,而国际业务部门的领导在股权方面胜出。

创始人薪酬

在本报告中,公司所有权分为股权和代币(与之前的报告中将它们合并在一起不同)。因此,薪资分析是按年同比报告的,而股权和代币数据反映的是 24/25 年的数据。

与去年相比,创始人的薪酬有所增加。总体而言,融资额越高,薪资越高,股权占比越低(正如预期)。

美国创始人在薪资、股权和代币方面的收入普遍高于国际同行。

要点:

  • 创始人平均薪资同比约增长 37%,从 2023 年的 14.4 万美元增至 2024/2025 年的 19.7 万美元。
  • 种子轮的美国创始人拥有最高比例的股权(32%)。
  • 种子轮阶段,不同地区的代币持有比例相对稳定(9%),但在后期阶段则差异显著。
  • 罕见的例外情况:在 A 轮融资中,国际创始人的薪资高于美国创始人(分别为 24.4 万美元和 19.8 万美元),而美国创始人持有的代币更多(分别为 13% 和 9%),股权比例也略高(分别为 20% 和 19%)。
  • 罕见的例外情况:在 B 轮融资中,国际创始人报告拥有最高的股权比例(30%),但这一数据基于有限的数据,应谨慎解读。

奖金与浮动薪酬

奖金的使用情况随企业规模扩大而减少:规模较小和处于早期阶段的团队最有可能进行尝试,中型公司选择性地采用,而后期阶段和基础设施导向型公司则逐渐减少使用,转而倾向于长期激励措施。

在存在奖金的情况下,奖金通常与公司和个人绩效(混合)挂钩。仅与公司挂钩、仅与个人挂钩以及基于职位/级别的模式不太常见,固定奖金也很少见。

要点:

  • 奖金在规模最小的公司(1-5 名员工)和早期阶段(种子轮/A 轮)达到峰值,尤其是在融资金额为 500 万至 1990 万美元的公司中。
  • CeFi 的采用率最高,为 71%;DeFi 为 50%,主要由美国驱动,且更注重个人绩效;基础设施/L1/L2 的采用率要低得多(15-30%),且通常是混合模式。
  • 美国的奖金待遇更为友好,尤其是对中型团队而言。
  • 例外:一些资金雄厚的 C 轮后团队表示,由于入职需求激增以及品牌知名度提升,面临“申请人数过多”的问题。
  • 例外:基础设施公司面临的挑战最为广泛:63% 的公司提到人才短缺,27% 提到薪酬问题,5% 提到竞争,还有 5% 提到远程/全球招聘(这是唯一提到这一问题的领域)。

代币补偿分析

许多团队在计算代币授予时,越来越多地将代币与股权分开。在后期阶段,通常的做法是将授予与公平市场价值挂钩,最常见的是使用时间加权平均价格 (TWAP)。

在归属方面,大多数团队遵循四年期计划,并设置一年的“悬崖期”,但也有一些团队尝试了混合模式,将基于时间与里程碑驱动的解锁相结合。

大多数公司都是从专门的员工代币池中发放代币,只有少数非常大的组织仍从总供应量中分配赠款,但越来越少见了。

薪酬构成(现金、代币、股权)

早期团队严重依赖股权来保持代币的灵活性。中型组织通常会转向混合模式(股权+代币),提供风险调整后的薪酬结构和额外的流动性。大多数后期公司在公司价值和代币流动性动态更加稳定后,会重新倾向于股权。

要点:

  • 近半数国际团队(44%)只提供代币。美国团队则相反,只有 39% 的团队只提供股权。
  • 早期公司严重依赖股权(员工数在 1 至 5 人时约 71%),混合薪酬在 A 轮达到顶峰,之后逐渐向股权倾斜(B 轮为 45%,C 轮为 71%)。
  • 像 L1、L2 和 DeFi 这样协议密集型领域自然倾向于代币为主的薪酬,而基础设施、消费和 CeFi 公司则默认采用股权。
  • TGE 之前的团队中,近三分之一只提供股权和代币支付,混合支付占 32%;而一旦项目启动,团队就严重依赖代币支付(47% 只提供代币支付,47% 提供混合支付),纯股权支付几乎为零。
  • 罕见例外:极少数(5%)只提供现金支付

股权/代币关系(比例)

只有少数团队在股权和代币之间建立了比例关系,即公司根据个人的股权份额来确定未来的代币授予。

在 TGE 之前,这是常态,但随着公司的发展成熟,几乎所有公司都切断了这种联系。到了后期,股权和代币被视为完全不同的东西。

要点:

  • 51% 的公司将代币和股权视为独立的薪酬要素(没有比例关联);到 D 轮及之后,这种情况已普遍存在。
  • 在种子轮/ TGE 前期,比例模型仍最为常见(33%),但总体而言,随着公司的发展,其使用率有所下降。
  • 案例:90% 的 L2 公司没有比例关系,并且没有尚不确定的。
  • 地域不影响比例关系

归属时间表和开始日期惯例

TGE 之前的公司(尤其是在 DeFi 和 L1 领域)通常在 TGE 开始归属,以管理留存和流通供应。拥有流通代币的团队通常在员工入职之日开始归属(最常见的方法)。这些做法在美国和国际团队之间基本一致,主要差异在于 TGE 前的团队。

大多数公司采用标准的基于时间的归属,通常是四年计划,并带有一年的“悬崖期”。

少数团队探索了与绩效挂钩的归属,或绩效与时间的结合。据传,团队将归属与网络层面的 KPI(个人难以控制)挂钩持谨慎态度,而是专注于可审计的产品、团队和个人里程碑。

要点:

  • 61% 的公司在员工入职当天就开始归属
  • 59% 的 TGE 前团队在 TGE 时开始归属
  • 归属安排大多标准化,92% 的公司采用基于时间的归属,通常在 4 年内完成,其中第一年为“悬崖期”
  • 例外:只有少数公司偏离了标准的基于时间的归属:6% 的公司采用了混合时间和里程碑模式,2% 的公司完全依赖基于绩效的安排

地域与远程工作

招聘足迹

全球优先是默认模式,大多数团队从第一天起就跨国招聘。普遍而言,人才获取和灵活性比地理位置更重要。

仅在美国招聘的情况很少见,主要出现在种子轮和 A 轮,随着公司的发展这种做法逐渐消失。仅在国际招聘的情况在各个阶段和规模的企业中都保持稳定,这通常反映了成本敏感的招聘策略。

要点:

  • 从第一天起,全球化就成为默认选择,81% 的公司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同时招聘。
  • 规模较小的团队往往较早进行全球招聘。拥有 21 至 100 名员工且融资在 2000 万至 4000 万美元之间的公司是最为稳定的,甚至比规模更大的公司还要稳定。
  • 基础设施团队最有可能进行全球招聘,比例达到 80%。
  • 罕见的例外情况:仅在美国招聘的情况几乎不存在,占比仅为 6%,这种策略主要由早期的消费类和 DeFi 团队采用,但随着规模扩大,他们也放弃了这种做法。

国际员工所在地

西欧是主要的国际招聘中心。

随着公司发展成熟,需要更强大的本地运营,通常在 B 轮后期会出现区域招聘的转变,从而向亚洲、加拿大和东欧扩张。

要点:

  • 西欧:84% 处于 B 轮至 E 轮(以及约同样比例的 4000 万美元以上融资)的公司在当地雇用了员工
  • 东欧:63% 的后期公司在此招聘,被强大的工程人才储备和成本效益所吸引
  • 亚洲:为了适应更强劲的市场应用,招聘比例同比几乎翻了一番(从 20% 增至 41%)。
  • 加拿大:38% 处于 B 轮至 E 轮的公司拓展至加拿大,利用其靠近美国、有利的监管环境和开发者基础作为对冲手段
  • 南美洲:只有 13% 处于 B 轮至 D 轮的公司在此扩张
  • 罕见的例外:印度(9%)、非洲(4%)和大洋洲(2%)仍未得到充分开发

监管驱动的招聘变化

从 2023 年到 2024 年,监管成为影响加密人才战略的最热门外部因素之一。在美国,围绕交易、托管和协议活动的审查力度加大,使得合规考量在招聘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回顾 2024 年和 2025 年初,监管对促使企业在美国以外地区招聘员工的影响甚微。所发生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 DeFi 领域(这两个领域最有可能拥有或发行代币)中规模较大、资金更充裕的团队,以及在 CeFi 领域(该领域受到的监管更为严格)。

同时拥有美国和国际团队的公司最有可能提及受监管驱动的举措,而仅在美国开展业务的公司大多没有反应,只有少数公司考虑做出改变。

要点:

  • 总体而言,仅有 14% 的公司因监管压力而调整了招聘策略。
  • 近四分之一同时在美国和国外拥有员工的公司表示,监管直接促使其决定扩大国际招聘规模。
  • 在仅有国际员工的公司中,大多数公司因其他原因已实现全球化,但 21% 的公司承认监管发挥了一定作用。

远程办公与混合办公政策

加密行业仍以远程工作为主,大多数公司采用完全分布式办公模式。其次是混合模式,将远程工作与强制到办公室工作相结合。远程优先(可选择是否在办公室办公)模式占据了较小的中间地带,很少有公司完全在办公室办公。

两种模式的理念都很强,总体而言,政策难以改变:几乎所有团队都计划维持现有模式。

要点:

  • 超过一半的公司完全远程办公,超过四分之一的公司采用混合模式,而远程优先的公司占比较小,为 14%。
  • 94%的公司没有改变政策的计划。
  • 美国团队更倾向于远程办公(55%),而国际同行则更倾向于混合办公(35%)。
  • A 轮融资团队的办公方式相对混合,但到了 B 轮融资,远程办公占比达到73%。
  • 罕见的例外:只有 2% 的公司完全在办公室办公。

组织架构与招聘趋势

团队和级别组成

加密行业长期以来一直以工程师为主导,这一趋势在从种子前到 B 轮后的各个规模、阶段和融资层级中都有所体现。国际团队更倾向于工程师,而产品和营销领导职位则主要集中在美国。

从团队成长的角度来看,种子轮团队主要是工程师;A 轮到 B 轮增加了高级产品经理、设计师和市场推广团队(管理人员较少);B 轮之后在市场推广和工程方面增加了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初级职位招聘稀缺,这限制了人才储备和多样性,也使得新入行者更难进入该行业(产品和营销领域尤其艰难)。工程领域之外的高管招聘也很有限。

要点:

  • 工程(软件和加密)岗位约占总员工数的 67%,涵盖不同规模、阶段和融资轮次的企业
  • 初级职位仅占所有职位的 10%
  • 产品部门人员配备不足,超过半数的产品经理处于高级或执行级别
  • 营销部门人员也较少,仅占员工总数的 7%,国际团队比例略高
  • GTM 部门占员工总数的 11%,主要为中高级职位
  • 开发者关系部门占员工总数的 3%,主要为中级职位,薪酬与其他部门相当
  • 设计部门人员以高级为主,缺乏领导层,约 44%处于高级级别,经理或执行级别职位不足 10%
  • 除工程部门外,其他部门人员配备精简:营销/工程比例为 1:14,产品/工程比例为 1:13
  • 罕见的例外:在一些国际团队中,产品经理与工程师的比例高达 1:20

各职能部门招聘势头

大多数团队处于目标增长模式,而非超速增长。总体而言,公司在精简支持团队的同时,选择性地扩充核心团队,许多公司有意维持员工人数不变,很少有公司计划整体减少人员数量。

招聘势头与上述团队构成情况相符。工程部门显然是重中之重,而产品和市场营销部门则稳步但谨慎地增长。在扩张阶段以及基础设施和金融领域,GTM(销售、市场和运营)招聘势头强劲,但在消费、游戏和 NFT 公司则有所放缓。设计部门仍处于建设不足状态,运营和人力资源/招聘部门基本持平,由于技术团队的增长速度快于内部支持,因此可能造成瓶颈。

要点:

  • 工程部门引领增长,约 78% 的团队在扩张,仅有 1% 的团队在裁员。这也是唯一一个有真正初级职位招聘渠道的部门。
  • GTM 招聘随着发展阶段的增长而增加,57% 的团队在扩张,40% 的团队持平。
  • 产品和市场营销部门保持稳定,大约一半的团队增加,一半的团队持平。
  • 很少有团队全面扩张;大多数团队在 2 至 4 个职能上扩张,同时保持其他职能不变,这可能是为了简化招聘流程。
  • GTM 只有在高级和高管人才已经到位的情况下才会扩张,而且公司很少通过招聘初级职位。
  • 增长缓慢往往伴随着高级人才占比较高的团队;一旦产品、设计或工程部门的高级和高管层到位,这些部门更有可能保持稳定并放缓招聘。
  • 整体裁员比例很少,为3%,设计、运营和人力资源/招聘部门的裁员比例略高。

相关阅读:a16z谈招聘:加密原生 vs 传统人才,谁更值得押注?